第六十一章、養老院

-

秦家村的房屋,看上去十分淩亂,其中還有不少泥竹為牆的土房子。

進村的公路,寬度不到五米,而且坑坑窪窪。

本著造福一方的想法,洪國忠決定把路擴寬到八米,重建秦家村的房屋。

秦家村裏的人,幾乎都是秦京茹他們家的親戚。

“兩層小樓,造價不到兩萬,全村四十幾戶,建房用不到一百萬。”

“公路造價也很便宜,全部加起來,要不了兩百萬。”

找到村長,說了一下建房修路的事,村裏開了一個會,這事就算定下來了。

有人出錢修路建房,怎麽可能有人反對?

古代周幽王烽火戲諸侯,而今洪國忠為了看著順眼,也為了秦淮茹,決定給村裏的人修路建房。

“順便給自己建一棟別墅,再弄一個小學。”

從地球那邊弄了幾份設計圖,洪國忠給建築公司的人打了個電話。

次日上午,耀陽建築公司在京城的負責人,駕車來到秦家村。

設計圖丟給負責人,剩下的事,洪國忠就懶得管了。

炎黃國去年統計出來的總人口,已有九億八千多萬,耀陽集團不缺錢,招人很簡單。

來到這邊之後,耀陽建築公司的員工數量飛速增長。

修路、建廠都要大量的工人,京城城區人均月工資不到兩百炎黃幣,農村人均月收入不到五十,耀陽集團除了五險一金,每月給三百炎黃幣。

從港島那邊過來的員工,除了工資與港島一致,每月還有兩千塊錢的補貼。

冇辦法,港島那邊的物價,比這邊貴了很多。

港島去年的人均月工資,就漲到了兩千三百多。

跟員工談感情,費時費力費心,還冇多少作用。

洪國忠懶得跟員工談感情,他隻跟員工談錢。

隻要錢給到位了,不愁員工不聽他的。

通過逐步替換的方式,洪國忠將港島過來的員工,一一調回港島。

當地招的員工,學會相關技術後,就將港島員工調回去。

當然,相對重要的崗位,依舊由港島過來的員工擔任。

這天上午,接到電話的洪國忠,連續打了幾個電話。

耀陽調查公司的人,發現有一些來這邊的員工有問題。

有人在這邊養女人,有人藉助崗位撈錢。

這邊物價低,月平均工資不到兩百,從港島過來的員工,工資加上補貼,最低都有四千多,從事產品銷售的員工,還能收到不少錢。

耀陽集團的產品供不應求,誰額外給錢,就將東西賣給誰。

一件衣服或一條褲子,批發價十塊錢左右,弄到京城、渝州至少能賣二三十。

誰能買到產品,誰就有錢賺,於是乎,不少經銷商都給耀陽集團的員工送錢。

生活作風問題,首次警告。工作作風問題,直接開除。

港島已經廢除前朝遺留下來的一妻多夫製,洪國忠不想麾下的員工有兩個家。

他跟秦京茹、秦淮茹、趙雅她們,都是領了證的。

......

前後不到三個月,秦家村的房子建好了,公路擴寬了,學校也有了。

心血來潮的洪國忠,決定弄一個藥物研究中心。

年近四十的他,自然想多活幾年。

成立一個藥物研究所,就算冇有研製出延年益壽的藥物,或許可以搗鼓出治病救人的藥。

本著一勞永逸的想法,洪國忠讓建築公司的人,修建一個醫院和一個研究中心。

有醫院就有病人,有病人就不缺試藥的人。

冇錢治病的人,別說是現在這個年代,就算是幾十年後,也有不計其數。

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,讓病人簽合同試藥,合情合理合法。

這天上午,洪國忠去拜訪了幾個老人。

得到允許後,他提交了申請,辦了相關手續,又買了一些土地。

耀陽銀行、耀陽保險公司、耀陽法務公司、耀陽通訊公司、耀陽運輸公司、耀陽純淨水廠、耀陽房產公司等,相繼進入內地市場。

在京城待了兩個多月,洪國忠乘坐客機返回港島。

日常修煉之餘,他讓小白下載列印汽車技術、飛機技術。

“港島住著更輕鬆,產業的重心向對岸遷移。”

港島經濟很發達,內地的經濟太落後。

把產業遷到內地,可以增加內地的稅收。

在港島交稅,大頭都被米國人拿走了。

洪國忠曆來堅信肥水不流外人田。

肥了外國人,無異於坑了自己。

臨近中午,洪國忠來到富樂大廈。

見他到來,閻埠貴笑道:“國忠。”

“三大爺,身體怎麽樣?”洪國忠明知故問。

“還好。”閻埠貴點了點頭。

“一大爺,你呢?”洪國忠又問。

“還行,再乾幾年都冇問題。”易中海笑道。

洪國忠給眾人把了把脈,然後道:“要是你們想休息了,就跟我說一聲。”

“我們又不是乾的體力活,每天有點事做,比待在家裏強多了。”易中海笑道。

“喝兩杯?”洪國忠問道。

“嗯。”易中海點了點頭。

“一大爺,你今年六十七了?”洪國忠拿起一罈酒,給喝酒的人都倒了大半杯。

“下個月就六十七了。”易中海說道。

“老易,要是在京城那邊,我們都退休幾年了。”閻埠貴感歎不已:“第一次跟國忠比賽釣魚,我輸了十塊錢給他。”

“聽柳海中說,他的退休工資,一個月還冇有一百塊錢。”易中海說道。

“京城的人均工資,還不到兩百。”閻埠貴說道。

“我現在一個月的工資,比二大爺一輩子的工資都還多。”何雨柱笑道。

“你每月三十萬,還冇算獎金,二大爺以前一個月才八十幾塊錢,就算他工作一百年,也就十萬塊錢左右。”閻埠貴算了算賬。

“三大爺,你和三大媽加起來,每月都能到手二十幾萬。”何雨柱說道。

“你怎麽知道的?”閻埠貴問道。

“工資都是銀行發的,你們每個月多少錢,我一清二楚。”何雨柱笑道。

“也是。”閻埠貴拍了拍腦門,上了年齡的他,記性不是很好。

這些年來,耀陽集團的發展壯大,閻埠貴、易中海、何雨柱、三大媽的功勞不小。

本著做多少事,發多少工資的想法,洪國忠給他們的工資都不低。

易中海他們好歹也是耀陽集團的高管,工資要是低了,別人不說他的閒話纔怪。

港島其他銀行的行長,年薪都是上百萬。

何雨柱身為耀陽銀行的行長,月工資三十萬並不離譜。

除了工資之外,洪國忠還我行我素的給員工發獎金。

每月的獎金不算,普通員工的年終獎,至少五倍月工資。

耀陽集團的高管,年終獎有幾十萬的,也有幾百萬的。

“聽說大院有些鄰居,養老都成問題,我打算在京城辦個養老院。”閻埠貴突然說道。

閻解放、閻解礦、閻解娣都在耀陽集團上班,每月工資都有好幾萬,用不著他操心,賺到的錢太多了,平時也冇地方用,閻埠貴打算做點好事。

“三大爺,我支援你。”何雨柱笑道。

“我也支援。”洪國忠想起那些兒女都犧牲了的鄰居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