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的方向

-

就在大家交頭接耳之際,第三位專家史教授登上講台。

“各位好,我研究的方向是超導儲能,應用前景為新能源,以及托卡馬克裝置。”

他冇有像前兩位那樣打開ppt,而是讓助手搬上來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。“我非常感謝複教授的新發現,當得知常溫超導的材料真實存在時,我研究的東西一下就從狹縫求光變成了康莊大道,這幾天的進展甚至比過去二十年都要多。”

現場頓時響起了一陣善意的笑聲。

“我並不是在故意誇大,眼前的這個模型就是證明。”史教授一邊說,一邊揭開了模型上覆蓋的黑布。

眾人不約而同的發出了驚歎之聲。

模型本體並冇有什麽太特殊的地方,其輪廓是一個正方形的金屬框架,框架內固定著一個橢圓形球體。球體也由金屬外殼包裹,不過四麵鑲嵌著黑色的玻璃視窗。透過這些視窗,人們能看到球體內閃耀著明亮的光芒!

那是一道由光流構成的圓環,它圍繞著球體中央的軸高速旋轉,明明是光,卻厚實得宛若實體!視窗漆黑的玻璃似乎是為了隔絕光流的亮度,不過即使如此,它依舊相當晃眼,盯著看久了會有刺目之感。

複江水意識到,這絕不是用led光帶所實現的效果,因為光的流動除開方向一致外,其軌跡並不規律。

“外層的玻璃是偏光鏡?”有人舉手問道。

“對,而且是特製的偏光鏡,這樣才方便人們用肉眼捕捉到電在超導線圈中的流動。”

“電能被看到嗎?”高偉不解的問道,“我印象中它是冇有形體的。”

“正常情況下不能,但球體裏如果充有別的東西,比如惰性氣體,我們就能看到它被電離時發出的熒光。”複江水解釋完後親自舉起了手。

“複教授,您請問。”對方十分客氣的點頭道。

“這個模型可以儲存多少電量?”

他已經預感到答案會非常驚人。

但對方的回答還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。

“目前隻有三千度電,因為為其充電也需要時間,不過就我的試驗結果來判斷,這個數值還可以再翻個一萬倍。”

一萬倍?複江水倒吸了口涼氣,半天才點頭回道,“我知道了……謝謝。”

“複教授,其他超導材料難道做不到這點?”高偉連忙請教道。

“這還用問嗎?別說做到了,其他材料連尾氣都摸不到……”他說到一半忽然記起對方並不是搞科研的,連忙改口道,“核磁共振儀你知道吧?核心部件也是一個超導儲能器,一般用的是铌鈦合金,冷卻介質是液氦,充滿也就五十度電左右。這是材料自身的屬性,無法靠技術來提升。”

作為研究材料的專家,他自然清楚史教授的結論有多麽驚人。由於超導體電阻為零,因此電流可以在超導線圈內無衰減流通,但這個注入電量是有上限的,它的限度也被稱為超導體的臨界電流。

事實上普通超導體不光受到低溫、壓力的影響,還會受電流和磁場強度的影響,一旦超過臨界點,超導體便會失去超導性。所以如果出現另一種常溫超導材料,其臨界電流非常低,它同樣也很難有什麽實用價值。

見高局長仍有些似懂非懂的模樣,複江水索性接著說道,“三千度乘一萬就是三千萬度,而三峽電站一天的發電量是兩億多度,也就是說,十個這樣的玩意,就能將三峽一天的發電量全部存儲起來!同樣的,光是一個球就能為一座現代城市供電,這絕對是顛覆常識的東西!”

“把這麽大的能量帶著跑?”高偉也震撼住了,“那豈不是相當於一個小型核彈?”

“帶著跑可能不大行,我想象不出那玩意究竟會產生多大的磁場。”複江水搖搖頭,橢圓球體外麵的方形金屬框架應該就是用來破壞磁場的裝置,免得它變成一台便攜式核磁共振儀,把周圍的鐵基物件都吸過去。但一個三千萬度的超導儲能球?他不覺得幾個簡單的遮蔽裝置還能生效。

“如果我的方案能得到通過,那麽我的團隊會先從大型超導儲能器入手,為新型托卡馬克提供效能遠超過去的強磁核心部件。”史教授的看法顯然跟他一樣,“如果僅僅作為移動能源,無疑是在浪費爻石的潛力。比起過去的超導線圈,新線圈無需冷卻介質,電流臨界大幅提高,其產生的磁場強度也會成倍增長,這對於可控核聚變項目來說顯然是巨大的進步。”

他最後說道,“如今我們正麵臨著嚴峻的能源挑戰,無論是石油還是天然氣都依賴進口運輸,如果核聚變能有所突破,那我們將迎來真正的浩瀚能源!”

台下再次響起了熱烈掌聲。

冇有懸唸了,複江水心道。

能源革命永遠是曆次工業革命中永恒的主題,而且對方提出的這個項目也相當貼合爻石的使用環境——核電站隻能是國家項目,同時還具備高度保密性,不用擔心超導材料泄露的問題。如果它能成功,經濟效益更是難以估量。

而在可行性方麵,它也相當有希望。國內對磁約束核聚變的研究一直走在國際前列,還建設了至少一座托卡馬克實驗堆。今後替換成爻石超導後,基本等於鳥槍換炮,冇理由做不出成績。加上這種項目的爻石用量需求也不大,試驗失敗亦不會消耗超導線圈,可謂處處都優於另外兩個方案。

不受運力限製的太空電梯同樣也很有吸引力,畢竟人類向太空漫步的期望永遠浪漫,但浪漫之餘複江水也認同國內某位院士的說法——地球上還有這麽多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冇有得到徹底開發,一味去開發太空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了。

投票環節進行得很快。

票麵為記名,且可以多選,如果有心情的話,投票者還能寫上個人理由與建議。

不到三十分鍾,主持人便統計出了結果——三個項目方案得票數分別是15:9:31。

超導儲能研究方向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。

這意味著從今日開始,聚集於綜合防控中心的研究者們有了全新的目標。

(本章完)

-